2025年6月12日上午,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部与天海无人机公司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技能英才”目标,就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共建实习实训体系、推进“双师型”师资建设等内容达成深度合作,标志着我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迈入新阶段。

校企联动,生产任务融入教学实践
本次调研由郭树军副校长带队,电气自动化专业部主任李海涛老师和无人机专业课相关教师一行5人,来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学习。老师们先参观了天海公司新落成的无人机生产基地,近距离观看了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

根据规划,天海公司将提供无人机组装调试设备及技术支持,把企业实际生产任务植入课堂教学。例如,公司将协助学校进行专业师资培养,学生将在公司工程师指导下完成无人机电路设计、组装、调试等全流程实操,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可纳入企业供应链。此外,公司还将开放无人机驾驶员、教练员培训资源,为师生提供行业最优惠的考证通道。
理实一体,打造“课堂+车间”新模式
“这次合作不仅是在设备、技术的支持方面进行深度交流,更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专业部负责人李海涛主任表示,今后无人机课程将采用“理论+项目”双轨制,除了讲解原理,还需直接进入企业真实生产环节。企业派驻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多元赋能,构建职业发展快车道
合作还涵盖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天海无人机公司将为我校师生提供优于市场价的无人机驾驶培训服务;今后将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企业订单班”,考核通过者可直接获得岗位录用资格;将帮助我校大力提升无人机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协同育人,擘画产教融合新蓝图
“企业需要大量懂技术、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需要真实的生产场景锤炼学生能力。”天海公司领导郝春海在交流现场强调。据悉,双方计划联合开发一些无人机专业的特色课程,并共建开放式实训基地。

此次合作是我部推进“岗课赛证”改革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痛点,在实操教学、考证培训、 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和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为学生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直通车。未来,校企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