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贯通培养人才方案

发布时间:2025-10-13  点击:

关于“3+4”贯通培养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



一、整体框架要求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要求,培养方案须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为保证各校培养方案格式规范统一,请各专业依据附件1制定3+4中职本科贯通项目的中职阶段培养方案。

二、关于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

1.关于课程设置

坚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中、本阶段学业发展及后续职业成长需要,中职学校要与我校及本科专业建立良好对接机制,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工作,合理设计中职阶段课程体系。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在保证满足国家最新颁发的课程标准前提下,中职阶段须积极强化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性加大《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学时,每门课程总学时不少于 480学时,《物理》学时不少于 360学时。


二是中职阶段,系统性统筹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需要,合理开设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拓展课程,并做好课程标准、教学文件开发工作。

二是中职阶段,各学校要着眼于学生基本技能培养需要,合理开设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与专业技能实训,针对重要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设置实训周进行技能训练。

四是原则上不安排企业岗位实习。

2.关于教材选用

一是中职学校要制定教材选用和建设开发制度,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二是考虑到转段考核及本科教学课程对接,三个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须选用普通高中教材。

三是专业课教材选用得当、保证质量。优先选取国家规划教材,适当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活页纸教材等灵活适用、特色鲜明的教材,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题,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3.关于学时学分

中职3 年总学时应不低于 3200 学时。课程按照16-18学时记为1学分;实践环节以1学分/周计,每学分30学时。


附件1

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3+4”贯通培养

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1.中职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 (660302)

2.本科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260302)

二、入学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中职:3年 层次:中专

本科:4年 层次:本科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

说明: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或《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描述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电气设备等知识,具备按图施工,电气、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运行使用、维护、维修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电气、电子设备安装及调试,电气、电子系统运行、维护与维修等工作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六、培养规格

说明: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或《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描述培养规格(应包括素养、知识、能力三个维度)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素养、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素养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健康的身体,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4)具有安全生产、绿色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

(5)具有积极进取,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知识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气识图与CAD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电气照明系统安装与检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PLC技术与应用、电气测量技术基础与技能等知识。

3.能力

(1)具有绘制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图的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气设备的能力;

(3)具有正确选择并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

(4)具有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

(5)具有分析功能电路的能力,具有电子线路的装接和调试的能力;

(6)具有诊断、排除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及控制电路电气


故障的能力;

(7)具有电气设备领域发展所需的数字化技能。

(8)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七、毕业及转段要求

1.毕业要求

在中职阶段,修完本专业课程体系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2.转段要求

(1)执行由双方共同制定的“3+4”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共同组织命题对中职阶段的各门课程进行考核。

(2)第六学期由双方共同制定并组织对转段学生进行考核,合格的学生按照规定录取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3)在校期间受过警告及以上处分的不得转段。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结构及学时安排

课程类别

课时安排

所占比例

备注

公共基础课程

2360

68.72%


专业基础课程

468

13.63%


专业核心课程

216

6.29%



专业拓展课程

180

5.24%


实践教学环节

210

6.12%


总计

3434

100%


()主要专业课程 (实践)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气识图与CAD

专业核心课程:电气照明系统安装与检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PLC 技术与应用。

专业拓展课程:电气测量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电气设备装调、维修电工技能等实训。

()主要专业课程 (实践)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2学年 参考学时:144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知道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式。

3.理解基尔霍夫定理。

4.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5.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6.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室内布线与照明电路。

7.会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识别、检测常用低压电器,会拆装、保养、维护单相、三相电动机。

8.会安装简单电气控制电路,并能排除简单故障。

9.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10.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11.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12.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学习内容

1.电气安全与安全设施的配备。

2.简单直流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

3.万用表设计与安装。

4.电桥电路设计与测试。

5.室内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

6.三相供电电路设计与安装。

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3学年 参考学时:180

学习目标

1.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2.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3.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4.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

5.具有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6.掌握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形成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意识。

7.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8.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9.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10.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学习内容

1.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2.二极管应用电路。

3.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4.集成运算放大器。

5.功率放大电路。

6.直流稳压电源。

7.晶闸管及应用电路。

8.逻辑门电路。

9.数字逻辑基础。

10.组合逻辑电路。

11.集成触发器。

12.时序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13.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课程: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

1学年 参考学时:72

学习目标

1.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

2.熟悉钳工的工作性质、范围;

3.钳工的操作技能;


4.熟悉钳工工作的程序;

5.熟悉钳工的技能操作;

6.能够开展产生产品废品原因的调查;

7.能够进行机械零件制作、鉗加工及工艺的设计。

8.能够正确、掌握钳工工作范围;

9.具有查找钳工有关资料,获取理论信息的能力;

10.具有正确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1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了解钳工所用设备的规格、性能、掌握其使用技能;

12.具有逻辑、严谨、缜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13.具有自学新技术、新知识、积累经验的能力

学习内容

1.安全教育及钳工入门;

2.钳工划线;

3.錾削;

4.锉削;

5.锯削;

6.孔加工;

7.螺纹加工。

课程:电气识图与CAD

2学年 参考学时:72

学习目标

1.熟悉电气制图的基本要求;

2.掌握电气制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图纸识读的要求;

4.掌握电气图纸识读的方法;

5.掌握 AUTOCAD的操作方法;

6.掌握 AUTOCAD 绘制电气图纸的方法;

7.能完成常用工程图纸的识读;

8.能完成简单电气图的绘制;

9.能完成结构框图的绘制;

10.能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11.能完成零件的测绘;

12.能完成三视图的绘制;

13.能完成图纸的检查和审核。

学习内容

1.简单示意图的绘制;

2.绘制扳手平面图形;

3.识读与绘制轴承座图样;

4.定位开关装配图;

5.识读与绘制电机正转电气图;

6.识读与绘制照明电路。


课程:电气照明系统安装与检修

2学年 参考学时:72

学习目标

1.了解照明线路的基本知识,识读电气照明平面图。

2.掌握室内配线方式、安装要求及步骤。

3.了解照明方式与照明种类,掌握选择导线、开关、熔断器等器件的方法,以及照明线路的保护及照明配电方式。

4.掌握配电图纸的识读方法。

5.安全用电。

6.能安装简单的照明线路,并会检测和处理常见故障。

7.能完成室内配线的施工,并进行竣工检查与试验。

8.能进行照明配电装置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学习内容

1.基本照明线路的安装;

2.室内配线的安装;

3.照明配电系统;

4.配电图纸的识读。

课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2学年 参考学时:72

学习目标

1.了解低压电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安装选用方法。

2.识读电动机电气原理图,掌握电气控制线路检测方法。

3.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及排除。

4.掌握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操作技能。

5.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中故障的检测及排除方法。

6.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及故障检修方法。

7.培养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

8.知道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基本知识。

9.培养学生企业6S管理模式意识。

学习内容

1.手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2.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3.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4.连续与点动混合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5.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6.位置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7.自动循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8.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9.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0. Y——△形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课程:电气测量技术基础与技能

3学年 参考学时:36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误差和准确度定义。

2.掌握磁电系、电磁系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构成、原理及扩大量程的方法。

3.了解500型万用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常用的电阻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5.熟悉互感器/兆欧表/变送器/功率表/示波器/电能表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6.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准确选择测量仪器仪表解决问题。

7.能够按照仪器技术参数,快速判断功能用途及使用方法。

8.能够安全并准确无误的接线电压/电流/功率/电能表等。

9.能够熟练并按照规定要求,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互感器/兆欧表等仪器,测试分析实际电路。

学习内容

1.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2.测量用互感器使用方法。

3.电流、电压及功率的测量方法

4.万用表与钳形电流表使用方法

5.绝缘电阻表和接地电阻测量仪使用方法

6.电子测量仪器使用方法

7.交流异步电机的电气测量。

课程:PLC 技术与应用

3学年 参考学时:72

学习目标

1.掌握典型PLC编程与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3.掌握PLC 指令使用与编程的方法及通信、组态技术。

4.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分配I/O端子、设计PLC控制原理图,实现PLC硬件系统的正确安装。

5.能选用一种PLC编程软件完成程序的编写、调试、仿真、下载和监控,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6.形成平安操作和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

学习内容

1.初识PLC控制系统。

2.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3.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4.水塔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5.自动送料装车控制系统设计。

6.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7.液体混合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8.大小球分类传送控制系统设计。

9.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10.电动机的 Y-△降压起动控制系统设计。

实训:维修电工技能实训

2学年 参考学时:90

学习目标

1.能进行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

2.会熟练地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


3.能熟练掌握导线的连接与绝缘修复。

4.会识别选、使用、调整常用低压电器。

5.能读懂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

6.能按图样要求进行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能检查、排除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电气故障。

7.能够完成企业的电气产品的安装和调试。

8.遵守《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要求,掌握维修电工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

学习内容

1.电工安全技术。

2.电工基本操作工艺。

3.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4.安装与检修正转控制线路。

5.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线路。

6.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

7.安装与检修连续与点动混合正转控制线路。

8.安装与检修正反转控制线路。

9.安装与检修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10.安装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11.安装与检修两地控制的具有过载保护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

12.安装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13.安装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14.安装与检修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15.安装与检修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

九、课程教学进程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周学时或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

**

**

**

**

**

1

公共基础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36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36


2






3

哲学与人生

2

36

36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36




2




5

体育与健康

8

144

32

112

2

2

2

2



6

语文

30

480

480


5

5

5

5

5

5

7

数学

30

480

480


5

5

5

5

5

5

8

英语

30

480

480


5

5

5

5

5

5

9

信息技术

6

108


108



4

4



10

历史

5

80

80


5






11

物理

20

360

360


5

5

5

5




12


艺术

2

36

36



2





13

国家安全教育

2

32

32


2






14

劳动教育

1

16

16



2






小计

142

2360

2140

220

33

28

28

26

15

15

15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8

144

144




4

4



16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10

180

180






5

5

17

电气识图与CAD

4

72

36

36




4



18

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

4

72

36

36


4






小计

26

468

396

72

0

4

4

8

5

5

19

专业核心课程

电气照明系统安装与检修

4

72

36

36



4




20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4

72

36

36




4



21

PLC 技术与应用

4

72

36

36





4



小计

12

216

108

108

0

0

4

4

4


22

专业拓展课程

电气测量技术基础与技能

2

36

36






2


23

电子线路装接与调试

8

144

72

72





4

4


小计

10

180

108

72

0

0

0

0

6

4


合计

185

864

612

252

0

4

8

12

15

9

24

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及入学教育

2

-

-

-

2w






25

劳动实践

1

30

0

30




lw


26

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等)

3

-

-

-

根据学校实际进行认定,只计入学分不计学时


27

电气设备装调实训

3

90


90




3w



28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

3

90


90





3w



小计

12

210


210







总计

202

3434

2752

682

33

32

36

38

30

24

十、教学实施保障

()师资队伍

1.教学团队要求

(1)团队现拥有专职教师12 名,兼职教师2人,均具有


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名,其中高级职称 3名,中级职称9名,双师型教师6 名,具有高级工、技师专业技术职务6 名,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与本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从事本专业教学24年,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骨干教师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每年有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3)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8%

2.专任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具有机电类专业本科以上及以上学历,具备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4)青年教师应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并在三年内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技术职称;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专业兼职教师任职资格

(1)拥有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或是在本专业领


域享有较高声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2)兼职教师应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法培训,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主要实训室

序 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名称

生均台套

1

电子焊接装配实训室

电子焊接装配生产线

1/10

3

电气控制实训室

YL-135AYL-235A

1/40

4

维修电工实训室

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1/10

5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

网络型 PLC实训考核装置

1/10

以上实验室设备使用率高,使用效果好,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

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不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而且还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实习实训提供了场所,校外实训基地见下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实习内容和要求

1

航天信息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检测与维修

2

北京合纵科技

输送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检测与维修

3

歌华有限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检测与维修


4

北京恒驰科技

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检测与维修

5

北京北分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检测与维修

(三)教学资源

现代化的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建立信息资源库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现在准备组建电子多媒体教室,开发校本教材和主干专业教学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建立专业试题库,制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技能考评标准;建成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多媒体课件公布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四)学习评价

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多元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模式改革,实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激励学生进取,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行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日常操行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爱护设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


念的形成。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的评价突出多元参与的鲜明特点,评价主体包括: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即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行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企业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学校对学生是通过弹性学分制实现的,学生在校表现、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技能大赛等方面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积够相应的学分的同学才可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

2.评价内容多维化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引入平时考核、德育评价、考证、大赛等多项评价指标。

3.评价方法多样化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一是将日常考勤、课堂表现、德育情况、工作页评价等作为平时考核;二是通过一体化教学平台中的互动课堂平台,对学生上课学习情况记录下来,并形成课堂记录表,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客观数据;三是利用一体化教学平台中的考核中心平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相融合。理论知识考核:教师调用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任意组卷,并分配考点、分配学生,组织考试,形成考试结果分析;操作技能考核:与仿


真教学软件相结合,教师设置操作步骤和排故项目,安排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和考核。

(1)数学、语文、英语等理论教学课程评价方法

由于转段升学考试需求,该三门课程每学期采用期末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为辅的方式。

考核项目

要求

考核方法

平时表现

(20%)

提前预习,遵守课堂考勤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

按时上交作业,作业工整、规范、内容完整正确。

课前提问,老师检查考勤,上课表现,检查笔记,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随堂提问。

教师检查。

期末考核

(80%)

按时答完期末试题

期末试卷考核

(2)校内其他理论教学课程评价方法

考核项目

要求

考核方法

学习表现

(20%)

提前预习,遵守课堂考勤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

课前提问,老师检查考勤,上课表现,检查笔记,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随堂提问

平时作业

(20%)

按时上交作业,作业工整、规范、内容完整正确。

教师检查

平时测验

(20%)

按时完成测验,内容完整正确、操作规范。

教师检查,学生自评、互评

期末综合考核

按时完成综合考评

笔试、口试、机考、现场操作、综合


(40%)


作业,答辩,综合设计

(3)校内综合实训课程评价方法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要求

考核方法

实训纪律

(20%)

考勤

遵守管理制度,遵守考勤纪律,遵守实训室管理制度

教师检查

实训资料

(20%)

实训日志实训总结

认真填写实训日志,撰写实训总结,按时提交资料

教师检查

实训态度

(15%)

职业习惯

学习态度积极,诚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检查,指导

实训操作

(45%)

工作规范

遵守规章制度,按规范流程操作、能自主解决操作问题,安全文明生产。

教师检查,学生自查

实训效果

实训数据正确,记录完整、操作熟练、成功率高。

教师检查,学生自查


团队运行

分工明确,团队协作

教师检查,学生自评、互评


()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本专业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制定本专业教学工作计划

制定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本专业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学期开始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


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2、建立和健全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改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实训制度等。实行学分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考核和学习的过程管理。

3、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的管理

教学过程质量的管理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教学管理方式。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分组教学,进行合作学习,每一位学员都分配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对应的目标、任务、实施手段、考核方式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采用问题教学,进行课堂讨论,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Copyright@2021 涿州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