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职教中心对口本科部对口高考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会计事务(73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对口升学的学生主要参加河北省对口高考,毕业生进入大学本科专业进一步深造。
五、职业范围
序号 |
专业 |
对应职业(岗位) |
专业(技能)方向 |
2 |
会计事务 |
出纳、会计核算与管理、收银兼后台管理员、财经文员、会计代理、税务代理 |
会计专业相关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财务软件应用技能
|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部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口本科部财会专业:
1.具备完善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会计基本技能;
2. 掌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系统知识,能够正确核算
日常企业经济业务;2
3. 掌握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知识和技能;
4. 掌握各税种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合理报税;
5. 具备手工做账和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
6.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核算企业成本的能
力;
7.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8.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
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合作能
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七、主要接续专业
会计事务专业: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保险实务专业、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等。八、课程结构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考必考科目和物理、政治、历史、体育。
2,会计事务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理论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化应用
专业技能课:基础会计实训、会计手工账、财务会计分岗位核算、1+X实训、会计综合实训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部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高考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考必考科目和物理、政治、历史、体育。
专业课包括专业课高考科目,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648 |
2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648 |
3 |
外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648 |
4 |
物理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60 |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08 |
6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7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8 |
体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08 |
(二)专业课
2. 财会专业
(1) 专业理论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基础会计 |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职业认知;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
324 |
2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 |
396 |
3 |
会计信息化 |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概述、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与财务软件的操作要求; 会计信息化实务包括产品安装、建立账套、总账系统、现金与银行存款、财务报表、往来管理、工资管理与固定资产等的处理。 |
180 |
(2) 专业技能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基础会计实训 |
本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技能、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技能、账簿的启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登记各类明细帐、总帐、对账、结账的技能、财产清查技能、两大会计报表的编制技能,会计档案的整理 |
72 |
2 |
财务会计分岗位核算 |
采购与付款核算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增加的业务处理;采购业务的结算方式;材料采购的业务处理;企业其他类型的采购业务处理 |
216 |
销售与收款核算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销售业务处理;往来款项业务处理 |
财产物资核算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存货发出和清查的业务处理;固定资产使用及减少的业务处理;无形资产使用、转让和出租的业务处理 |
职工薪酬核算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业务处理;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业务处理 |
成本费用的核算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核算,期间费用的会计处理 |
筹集资金的核算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借款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
经营成果与报表编制与分析 |
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利润的计算与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与简单分析 |
税费计算与申报 |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税务登记;增值税及附加税税种的计算与申报;消费税计算与申报;企业所得税计算与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
3 |
会计信息化实训 |
《会计信息化》实训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会计信息化系统初始化;业务处理,凭证处理,凭证审核、记帐、查询、报表处理。熟练掌握用友T3和云平台财务软件的操作。 |
144 |
4 |
会计手工账 |
会计综合实训模拟了某中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建帐:开设总帐、明细帐和日记帐;日常核算:填制记帐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日记帐、明细帐和总帐,对帐和结帐;编制会计报表;整理装订凭证、帐页和报表。 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练习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方法融会贯通,达到熟习企业的会计工作,胜任企业会计工作的目的 |
216 |
5 |
1+X实训 |
以财务共享服务初级、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智能财税初级、个税计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大纲内容为实训内容,使学生达到初级水平 |
72 |
七、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公共基础课
数学、语文、英语三学年共6个学期按每周6节开设,物理,开设二学年4个学期,每周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开设二学年4个学期,第一学年每周2课时,第二学年每周1课时。历史,信息技术开设一学年2个学期按每周2节开设。
2.专业课
会计事务专业
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开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上半学期,第周6课时,高三基础会计复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开设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每周4课时,高三复习;财务会计分岗位核算开设在第二学期下半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周4课时 ;会计信息化实训开设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周4课时 ;会计信息化开设在第五、六学期,每周5课时 ;会计手工账(综合 实训)开设在第五、六学期、第周6课时。
(二)教学安排建议
1.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每学期18周左右) |
1 |
2 |
3 |
4 |
5 |
6 |
理论基础课 |
语文 |
648 |
6 |
6 |
6 |
6 |
6 |
6 |
数学 |
648 |
6 |
6 |
6 |
6 |
6 |
6 |
外语 |
648 |
6 |
6 |
6 |
6 |
6 |
6 |
物理 |
160 |
2 |
2 |
2 |
2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08 |
2 |
2 |
1 |
1 |
|
|
历史 |
72 |
2 |
2 |
|
|
|
|
信息技术 |
72 |
2 |
2 |
|
|
|
|
体育 |
108 |
2 |
2 |
1 |
1 |
|
|
2.专业课教学安排
财会专业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
第一学期 |
第 二 学 期 |
第 三 学 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18周 |
18 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专业课程
|
专业核理论课 |
基础会计 |
324 |
4 |
4 |
|
|
5 |
5 |
会计信息化 |
180 |
|
|
|
|
5 |
5 |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
396 |
4 |
4 |
4 |
|
5 |
5 |
专业(技能)方向课 |
财务分岗位核算 |
216 |
|
4 |
4 |
4 |
|
|
基础会计实训 |
72 |
2 |
2 |
|
|
|
|
会计手工账 |
216 |
|
|
|
|
6 |
6 |
会计信息化实训 |
144 |
|
|
4 |
4 |
|
|
1+X考证实训 |
72 |
|
|
|
4 |
|
|
八、教学实施
教学要求
1.文化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在对口升学中各占120分。文化基础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严格按照对口升学考试大纲组织教学,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分组教学、讲练结合、讲考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学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课教学
各专业部负责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按照对口升学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色,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对接。
九、教学过程评价
1.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就必须吸纳来自不同渠道的考核意见。学生多渠道评价表如下所示。
表:学生多渠道评价表
评价渠道 |
评价形式 |
学校教学部门评价 |
学校指导教师及教研室的评语 |
班主任评价 |
班主任评语 |
任课教师评价 |
上课、作业等方面综合评价 |
毕业后评价 |
毕业后一年内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
2.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手段,并注重平时成绩。
课程考核
考核 项目 |
考核办法 |
比例 |
过程考核 |
态度纪律 |
1.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问题、课堂实践示范情况,有教师和学生干部综合评定得分; 2.根据上课考勤情况,有教师和学生干部评定纪律得分 |
20% |
项目实践 |
1.根据学生实践情况,由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2.根据完成时间、完成质量、是否创新,由小组长评价和教师抽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
40% |
结果考核 |
考试 |
统一组织理论、技能考试。 |
40% |
合计 |
100% |
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考 核 点 |
考核比例 |
评价标准 |
优秀86-100 |
良好70-85 |
及格60-69 |
课堂学习 |
30% |
没有缺勤情况;能够爱护实训场地设备和卫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
缺勤10%以下;能够爱护实训场地设备和卫生;能向老师提问,并回答问题。 |
缺勤30%以下;能够爱护实训场地设备和卫生;能基本回答教师提问。 |
课外学习 |
30% |
能按时完成课外拓展练习;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
能按时完成80%课外拓展练习;能进行自我学习。 |
能按时完成60%课外拓展练习。 |
小组学习 |
40% |
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能主动代表小组参与小组间的竞赛;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积极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能帮助或辅导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 |
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帮助或辅导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 |
能参加小组活动;能在小组成员的辅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
合计 |
100% |
十三、技能实训环境
各门专业课实训环境均由专业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