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本科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10-24  点击:

涿州职教中心对口本科部对口高考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6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

三、基本学制

3

四、培养目标

对口升学的学生主要参加河北省对口高考,毕业生进入大学本科专业进一步深造。

五、职业范围

序号

专业

对应职业(岗位)

专业(技能)方向

3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汽车保养、检测与维修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部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对口本科部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4.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通过与客户交流、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能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简单检测和判别操作;

3.具备一定的识别、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4.能合理选择并熟练使用各种相关维修工具;

5.能够分析与排除汽车典型发动机常见故障;

6.能够分析与排除汽车典型底盘常见故障;

7.能够分析与排除汽车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8.能够分析与排除汽车空调不制冷等常见故障;

9.能够独立完成基本保养项目操作;

10.能根据维修计划合理的组织协调维修作业。


七、主要接续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八、课程结构

1.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考必考科目和物理、政治、历史、体育

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理论课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新能源汽车概论

汽车文化、汽车电工基础

专业技能课: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项目、底盘维修项目、汽车电气维修项目、新车检查(含环境认识整车认知)、汽车维护与保养、中级工强化训练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部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高考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考必考科目和物理、政治、历史、体育。

专业课包括专业课高考科目,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648

2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648

3

外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648

4

物理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60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8

6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7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8

体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8

(二)专业课


3.汽修专业

1)专业理论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机械

制图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2.学习贯彻有关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学会查用有关标准的基本方法。

3.了解掌握有关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如公差等)的基本常识。

288

2

机械

基础

1、具有对汽车各类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常用维修机具进行运动分析的能力;

2、会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能够识读机械工具书。

3、熟悉—般机械零件的结构和标准;

4、能够为汽车上的一般金属零件进行选材,并制定热处理工艺。

5、知道液压传动的概念,熟悉液压元件,能够分析简单汽车液压回路。

360

3

汽车电工电子

熟悉汽车常用电气元器件、汽车电路基础、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及电磁器件、二极管与晶体管、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内容,并具备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

36

4

新能源汽车概论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36

5

汽车电工基础

通过完成本课程所设项目任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能认识和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和功能作用,能分析理解构成汽车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和简单的系统电路功能作用,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简单检测和判别操作。


36

6

汽车文化

了解汽车发展史,掌握汽车相关专业知识。

18


2)专业技能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项目

熟悉职业岗位上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学会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方法,为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88

2

底盘维修项目

熟悉职业岗位上常见底盘故障现象,学会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方法,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06

3

汽车电气维修项目

熟悉职业岗位上常见电气系统故障现象,学会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方法,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36

4

新车检查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

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

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18

5

汽车维护与保养

根据维修前台接待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位,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待维护车辆维护与保养工作,并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维修工单所没能记录到的而又应该进行的维护项目,并通过维修接待与顾客沟通协调,待顾客确认后领取材料,并进行维护作业。汽车维护一般在汽车举升器工位进行。汽车机电维修工以小组形式或独立工作的方式,制定作业计划,使用通用工具、维护专用工具、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等,对车辆按照相应维护项目的标准规范进行维护作业,交质检员检查试车。并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72

6

中级工考工强化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中级工考试的相关内容。

18

七、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公共基础课

数学、语文、英语三学年共6个学期按每周6节开设,物理,开设二学年4个学期,每周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开设二学年4个学期,第一学年每周2课时,第二学年每周1课时。历史,信息技术开设一学年2个学期按每周2节开设。

2.专业课

汽修专业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项目开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每周6课时,其中包括3小时理论课时和3小时实训课时,高三进行复习,每周2课时。底盘维修项目和汽车电气维修项目开设在第三至六学期,其中底盘维修项目每周分别为6722课时,汽车电气维修项目每周分别为6744课时。汽车电工电子和新能源汽车概论开设在第一学期,均为每周2课时。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开设在第一、二学期和五、六学期,其中机械制图每周均为4课时,机械基础为4466课时。


(二)教学安排建议

1.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每学期18周左右)

1

2

3

4

5

6

理论基础课

语文

648

6

6

6

6

6

6

数学

648

6

6

6

6

6

6

外语

648

6

6

6

6

6

6

物理

160

2

2

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8

2

2

1

1



历史

72

2

2





信息技术

72

2

2





体育

108

2

2

1

1



2.专业课教学安排


汽修专业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18

18

18

18

18

18

专业课程


专业

理论

汽车电工电子

36

2






机械制图

288

4

4



4

4

机械基础

360

4

4



6

6

新能源汽车概论

36

2






汽车文化

18


1





汽车电工基础

36



2




专业

技能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项目

288

6

6



2

2

底盘维修项目

306



6

7

2

2

汽车电气维修项目

336



6

7

4

4

新车检查

(含环境认识整车认知)

18

1






汽车维护与保养

72

2

2





中级工强化训练

18




1





八、教学实施

教学要求

1.文化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在对口升学中各占120分。文化基础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严格按照对口升学考试大纲组织教学,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分组教学、讲练结合、讲考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学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课教学

各专业部负责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按照对口升学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色,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对接。

九、教学过程评价

1.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就必须吸纳来自不同渠道的考核意见。学生多渠道评价表如下所示。

表:学生多渠道评价表

评价渠道

评价形式

学校教学部门评价

学校指导教师及教研室的评语

班主任评价

班主任评语

任课教师评价

上课、作业等方面综合评价

毕业后评价

毕业后一年内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2.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手段,并注重平时成绩。

课程考核

考核

项目

考核办法

比例



过程考核

态度纪律

1.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问题、课堂实践示范情况,有教师和学生干部综合评定得分;

2.根据上课考勤情况,有教师和学生干部评定纪律得分

20

项目实践

1.根据学生实践情况,由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2.根据完成时间、完成质量、是否创新,由小组长评价和教师抽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40

结果考核

考试

统一组织理论、技能考试。

40

合计

100

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考核比例

评价标准

优秀86-100

良好70-85

及格60-69

课堂学习

30

没有缺勤情况;能够爱护实训场地设备和卫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缺勤10%以下;能够爱护实训场地设备和卫生;能向老师提问,并回答问题。

缺勤30%以下;能够爱护实训场地设备和卫生;能基本回答教师提问。

课外学习

30

能按时完成课外拓展练习;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能按时完成80%课外拓展练习;能进行自我学习。

能按时完成60%课外拓展练习。

小组学习

40

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能主动代表小组参与小组间的竞赛;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积极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能帮助或辅导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

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帮助或辅导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

能参加小组活动;能在小组成员的辅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合计

100

十三、技能实训环境

各门专业课实训环境均由专业部提供。



Copyright@2021 涿州职教中心